
龙岩洞 龙岩洞位于龙岩城南翠屏山麓,龙岩县名因此洞而得名。 《龙岩县志》记载,这里除大小两个龙洞以外,还有庙宇、凉亭、学堂等的建筑。民间传说龙岩洞深若迷宫,其中还有十八洞,可通往雁石、漳平。站在浑然天成的奇石之上,遥望龙岩的城廓山川,一派辽阔壮观的景象。“文革”时期,龙岩洞遭破坏,现正着手拯救、保护这一景观。
中山公园 位于梅亭山,民国16年(1927年)始建,山下有广场(体育运动和集会场所),可容纳万余人。场内有看台,西侧为七层擎天塔。梅亭山上树木花草郁郁葱葱,三座造型各异的亭阁,古香古色,山边雕筑假山(俗称猴洞),假山前有水池,池顶雕龙喷水,池中虹桥横架,园中绿草成茵,曲径通幽,路旁塑有蛙、螺、蟹、古树桩等。1984年,圈梅亭山建儿童乐园,增设游玩器械、花坛等。1998年,中山公园扩改建,总面积扩至269公顷。公园和街心广场相连,形成城市新景观,游览休闲的景区。 莲花山公园 莲花山公园位于龙岩城南郊2公里许,在明代以前山腰就建有莲山寺观音堂,历来威灵显赫香火鼎盛。寺庙历经沧桑,几建几毁,至今留有一块高2米的古石碑,在古刹前竖立。近年来许多庄严肃穆的建筑与满山遍野的苍松翠竹相映成趣。新建的莲山寺,是龙岩市政府根据大众的要求于1984年规划筹建的,整个寺园包括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钟鼓楼、藏经阁、佛教协会、僧舍和接待室等,占地30亩。1987年龙岩市委统战部从厦门南普陀闽南佛学院毕业生中聘请龙岩籍僧人释光炳回莲山寺任住持,他不负众望,成绩斐然,从1988年开始兴建大雄宝殿,宝殿及十八罗汉厢房占地1000多平方米。光炳师从厦门请来曾参加修建南普陀寺的一流施工队伍,历经4年多,耗资150多万元(除政府资助一部分外,余皆海外侨胞及四方善男信女所捐赠),仅殿内8尊佛像所贴金身,用去黄金1公斤多。终于1992年7月全部竣工。1993年农历4月初8日举行隆重的宝殿落成暨释迦牟尼佛开光典礼,龙岩地、市领导和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慧瑛法师等参加典礼仪式,万名僧、众顶礼膜拜,香烟缭绕盛况当前。后天王殿、大悲殿等亦已相继建成。一座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式建筑群,依山势巧妙地构筑在绿树掩映间,和谐得体瑰丽壮观,颇具地方特色。正如寺庙楹联所云:“莲瓣招提东宝春云迎秀挺,山迥梵宇龙川晓月挹清芬”、“莲香妙谛七宝璎琳大千世界,花蕊心源八方敬沐不二法门”、“世外有桃源莲花山中藏宝刹,人间无净土极乐世界在心天”……数十对由本地名家撰写的楹联恰到好处地反映出莲山寺的独特风貌和景观。

龙岩中心城区莲花山公园的环山木栈道2011年5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以来,为龙岩中心城市增添了一道靓丽的绿色生态风景线,每天吸引了数万岩城市民,成为市民观光旅游的好场所和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环山一周,中心城区风光尽收眼底。栈道桥设计得完善,有避雨亭、驻留平台、凳子等,让游人很方便。据悉,栈道采用钢筋混凝土柱墩骨梁架、塑真木纹钢混安全护栏和防腐木板面。栈道全长3782米,净宽3米,全桥共329个墩柱,共设置13个进出口、7个观赏平台、24处驻留平台,建有凉亭、公厕、消防箱,在环山木栈道桥沿路两边进行绿化、香化、美化,其中平台栈道已种植25万株树木,让市民能方便、愉悦地游玩。

东肖森林公园距市区14公里,于2000年9月30日正式开业。度假村拥有17幢2房1厅1卫,9幢1房1厅1卫的别墅;中餐厅可容纳200人,提供闽、粤、川、客家风味的餐饮及绿色套餐;茶艺馆,供游客品味名茶;提供湖上泛舟,篝火烧烤等服务项目;观赏植物园内的“活化石”桫椤,游览面积10多公顷。成为集度假、餐饮、娱乐、休闲、商务等多功能为一体游度假村。景区内还有泻玉瀑布、幽谷岚光、青蛙石、母子岩、柔水穿岩、鸳鸯树、羽衫树等景点。 又称水门塔,位于城关东门龙川、丰溪二流汇合处.龙岩知县曹元儒始建于明万历9年(公元1581年),并亲题“挺秀塔”三字,后塌毁。明崇祯知县朱泰桢重建。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知州金世麟增高二丈余,现在的塔保持了乾隆四十年修建时的模样。挺秀塔高约15米,塔基呈船形,东西宽约6米,南北长约25米。塔上还有历代文人墨客的碑刻。塔正中有记述乾隆四十年重修经过的碑刻。装饰彩灯,古塔生辉。
四口井 现存最古老的学宫井(明以后称四口井),原为宋代龙岩学宫内建筑之一,建于宋淳化年间(990~994)。现在新罗区政府大院内。

人民广场位于龙岩大和华莲路交叉口南侧,于2000年7月7日动工建设,11月中旬竣工。世界客属第16届亲大会期正式为市民开放。 人民广场是龙岩会展中心(待建)的中心广场,占地213公顷,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呈长方形。广场中心树立大型雕像“豸”(公正在)及旱喷泉。旱喷泉面积3600平方米,围绕旱喷泉为下沉广场。以“公正”为主题,高21米,重60吨的青铜铸塑像“豸”,象征正义、忠勇、智慧,能辩是非曲直,以公正谐然正气,昭示后人。人民广场和体育中心体育馆、中国闽西交易城等成为龙岩中心城市新型的宏伟建筑和景观。

天马山与莲花山毗邻,是近年新开发的莲花山森林公园的主要组成部分。山中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单单竹林就有20多个品种。龙岩人民迎接千年跨向新世纪的纪念标志世纪钟楼,座落在莲花山公园主峰天马山顶,海拔490米。因塔内悬挂大铜钟,于世纪之交建成并敲响了迎接21世纪的钟声而得名。钟楼主体建筑面积611.89平方米,楼身正八角形主体高31.47米,共七层,顶部三层为不上人挑檐,铺盖古铜色流璃瓦。主体内墙、圆柱及天棚等采用天然真石漆,外墙为白色花岗岩板材装饰。钟体顶端是两条蒲牢,其尾部背向连接作钟纽,这是传统做法。传说龙生九子,老三叫蒲牢,是海中巨兽,其吼声嘹亮。据说鲸鱼每次袭击蒲牢,蒲牢则发出大声的吼叫。故凡寺庙撞钟之木都制成鲸鱼状,叫木鱼,用它来撞钟,引发蒲牢的吼叫,钟声则更加嘹亮。钟的主体上部四分之三近似直桶而微微向下张开,钟口为八耳喇叭形,喇叭口为波浪样,周圈匀称地铸上八条龙,每两条龙共戏一珠球,每条龙尾部的上方和下方各饰一朵祥云。这样的布局,从任何一个角度看去,有天有海。钟体中间的两对面各铸有“中国龙岩”和“世纪之钟”八个大字。从“世纪之钟”的右侧开始绕钟一周,分两边,铸有钟文,记载闽西的简史。
|